![]() |
貨號 | 50公斤塑料桶 |
是否現貨 | 是 |
可否印LOG | 可以 |
規格 | 50升塑料桶 |
耐熱耐腐蝕性 | 好 |
包裝型式 | 塑料袋 |
是否進口 | 否 |
(1)設計時先(xian)考慮哪些壁厚處需(xu)要(yao)掏空,哪些表面(mian)的(de)縮(suo)痕需(xu)要(yao)消(xiao)除(chu),再考慮如何連接這些部位(wei)成為氣道。
(2)大的結構件:全面打薄(bo),局部加厚為氣(qi)道(dao)。
(3)氣道應依(yi)循主要(yao)的料流方向均衡地配置到整個模腔上,同時應避免閉路(lu)式氣道。
(4)氣道的截面形狀(zhuang)應接近圓(yuan)形以使氣體(ti)流動順暢;氣道的截面大小要合適,氣道太(tai)小可能(neng)引(yin)起(qi)氣體(ti)滲透,氣道太(tai)大則會引(yin)起(qi)熔接痕(hen)或者氣穴。
(5)氣道應延(yan)伸到(dao)最后充填區域(一般在非(fei)外觀面上),但不(bu)需延(yan)伸到(dao)型腔(qiang)邊緣(yuan)。
(6)主(zhu)氣(qi)(qi)道應(ying)盡量(liang)簡單,分支氣(qi)(qi)道長度盡量(liang)相等,支氣(qi)(qi)道末端可逐(zhu)步縮小,以阻止氣(qi)(qi)體加(jia)速。
(7)氣(qi)道能直(zhi)則不彎(wan)(wan)(彎(wan)(wan)越少越好),氣(qi)道轉角(jiao)處應采(cai)用較大的(de)圓角(jiao)半(ban)徑。
(8)對于多腔模具,每個型腔都(dou)需由獨立(li)的氣嘴供氣。
(9)若(ruo)有可能,不讓(rang)氣體的推進有第二種選擇。
(10)氣體應局(ju)限于(yu)氣道(dao)內,并穿透到(dao)氣道(dao)的末端。
(11)精(jing)確的型腔尺(chi)寸非(fei)常重要。
(12)制品(pin)各部分勻稱的(de)冷卻非常重(zhong)要(yao)。
(13)采用澆(jiao)口進氣時,流動的平衡(heng)性對(dui)均勻的氣體穿透非(fei)常重要。
(14)準確的熔(rong)膠(jiao)注射量非(fei)常重要,每次(ci)注射量誤差不應(ying)超過0.5%。
(15)在最(zui)后充填(tian)處設置溢(yi)料井,可促進氣體穿(chuan)透,增加氣道掏空率,消(xiao)除遲滯(zhi)痕,穩定(ding)制品(pin)品(pin)質。而在型腔和溢(yi)料井之間加設閥澆(jiao)口(kou),可確(que)保最(zui)后充填(tian)發(fa)生在溢(yi)料井內。
(16)氣嘴進氣時,小澆(jiao)口可防止氣體(ti)倒流入(ru)澆(jiao)道。
(17)進澆口(kou)可置于薄(bo)壁處,并且和(he)(he)進氣(qi)口(kou)保持30mm以上的距離,以避(bi)免氣(qi)體滲透(tou)和(he)(he)倒流。
(18)氣嘴應置于(yu)厚(hou)壁處,并位于(yu)離最(zui)后(hou)充填(tian)處最(zui)遠的地方。
(19)氣嘴(zui)出氣口方向應盡(jin)量和料流方向一致。
(20)保持(chi)熔膠流(liu)動前(qian)沿以均衡速度推(tui)進(jin),同時避免(mian)形成V字型熔膠流(liu)動前(qian)沿。
(21)采(cai)用缺料注射時,進(jin)氣(qi)前未充填的型腔體(ti)積(ji)以不超過氣(qi)道總體(ti)積(ji)的一半為(wei)準(zhun)。
(22)采用滿料注射時,應參照塑(su)料的(de)壓力、比容和溫(wen)度關系(xi)圖,使氣道總體(ti)積的(de)一(yi)半(ban)約等于型腔內塑(su)料的(de)體(ti)積收(shou)縮(suo)量。